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5月1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强生公司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已递交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成功获得受理。此次申请的注册分类为3.1类,意味着这种外国产品在境外已上市,而此次申请是为了在国内获得上市许可。根据数据公开资料与临床进展显示,此次申请的适应症为联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VRd),专门用于新诊断并适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达雷妥尤单抗作为全球首个CD38单抗,于2015年11月首次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或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适用于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此后,该药物在2019年7月首次在中国获得附条件上市许可,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成年患者。达雷妥尤单抗一直是强生公司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产品,自其首次上市以来,销售业绩持续增长。到2024年,其全球销售额已达到116.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77%,这也是该药物自发布以来首次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
为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生公司开发了由达雷妥尤单抗与重组人透明质酸酶PH20(rHuPH20)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皮下注射剂型,并于2020年5月获得FDA批准上市。截至目前,该剂型已经得到了8种适应症的批准。在中国市场,这一剂型于2021年10月首次获批,截至目前已获得7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
PERSEUS研究是针对未接受过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项III期临床试验,目的在于比较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方案(D-VRd)与VRd方案的疗效。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在2023年的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强生公布了这项试验的主要结果。试验共有709名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D-VRd组,n=355;VRd组,n=354),其中D-VRd组314名患者与VRd组299名患者完成了四个诱导治疗周期和两个巩固治疗周期,接受了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数量分别为309名和294名,进入维持治疗的患者分别为322名和300名。中位随访时间为47.5个月,D-VRd组在PFS上显著优于VRd组(HR,0.42)。虽然两组的中位PFS尚未达到,但在48个月时,D-VRd组的PFS率为84.3%,而VRd组为67.7%。D-VRd组在完全缓解率(CR,87.9% vs 70.1%;P < 0.0001)和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75.2% vs 47.5%;P < 0.0001)也显著高于VRd组。总体生存率数据尚不成熟。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中报告了78例死亡事件(D-VRd组34例;VRd组44例),其中因COVID-19致死的病例共有7例(D-VRd组4例;VRd组3例)。最常见的不良事件(TE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腹泻、肺炎以及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至少在10%以上的患者中出现。严重TEAE的发生率在D-VRd组和VRd组分别为57.0%和49.3%,而导致治疗中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是8.8%和21.3%。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